2025年04月30日来源:党委宣传部0
插杆引蔓、林下种菇、樱桃采摘、切配烹饪……4月28日,教育学院2023级三个专业的学生徒步至2公里外的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形式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蔬菜园中学习插杆引蔓技术,还能将菌菇培养大棚内种植的虎掌菌放到直播平台上进行售卖,感悟劳动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在这里,林下劳动区、动物养殖区、手工劳动区等六个劳动教育实践区域不仅丰富了劳动教育的活动形式,也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理实结合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
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时代高校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构建“1245常态化”(一引导两阵地四载体五保障)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搭建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特色实践载体及师资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保证。
书声琅琅的校园内,课堂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阵地。学校通过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细化不同学科劳动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形式,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同时依托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分课堂、青春素养讲堂等平台不断强化思政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走出课堂外,校园也是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主要实践场所。通过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划片区开展卫生清扫、举行“我为师生办实事”志愿活动及“一站式”学生社区手工DIY制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从身边注重对劳动意识的培养。
在山林田野间,深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衔接,还能在形式多样的劳动体验中感受时代特征。去年10月,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学专业学生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开展农耕文化相关的墙绘活动,让原本光白的墙体展现出新的颜貌,是一次艺术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在抖音直播间,高职学院2024级学生尹悦和团队成员展示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内培育的虎掌菌,该项目利用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探索虎掌菌的培育模式,目前正在为参加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做准备,有望借助互联网探索出一条从田野到餐桌的菌味之旅。
合理分工,划片开展劳动,从蔬菜园插杆引蔓、松土锄草,到林下探索菌菇和蓝莓的种植;从平整道路拾捡枯木,到择菜下厨烹制美味佳肴,目前近200亩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在各个学院学生辛勤劳动下,功能区日趋完善,农作物类型不断丰富,通过动物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等多个功能区的相互作用,山林田野不断焕发生机,林下经济、农业科技等今年两会提及的词汇,正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中变得可感可知。
未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优化实践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扩宽劳动实践活动平台和劳动形式,切实为学生提供全员、全域、全面的劳动教育优质课程和资源,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广泛深入开展。
↑ 上一篇: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六个一”普法宣传系列活动
↓ 下一篇:没有了